乐传新,1942年4月出生,湖北黄陂人,解放初期随家迁入黄石市。湖北省优秀教师(1994年),主要研究物理学的哲学问题,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方面。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1966年参加工作,曾担任长江日报社理论编辑,1978年2月到武汉师范学院政治系工作,2002年8月退休后担任38365365.com打不开老年协会哲学学院分会会长,2002年12月当选武汉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和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在《国内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研究》、《38365365.com打不开学报》、《江汉论坛》、《德国哲学》等公开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纠正了学术界在相对论时空观、因果观等方面的一些错误哲学观点,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多篇文章获评为优秀学术论文,其内容也为自然科学和科技哲学提供了不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颖的哲学观点。
乐传新教授(左四)与走访学生团队合影
与哲学的美丽邂逅
乐传新教授出生于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共产党和毛主席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在校时表现优异,他既是党章学习小组的负责人,又是学习雷锋精神积极分子。
1966年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毕业后,乐传新教授本将前往当时的北京国防工业部七机部,从事军事科技研究工作。然时不逢机,文化大革命在这一年爆发了。中央颁布“516通知”,随即,教育部也下发文件“就地闹革命”,决定对毕业生进行统一分配。于是,原分配计划取消,而乐传新教授则被分配到了长江日报社担任编辑。乐教授回忆说:“自己当时也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我是个学物理的,满脑子都是x、y、z一类的数理公式。但是没有选择,只能适应环境,便接受了新闻理论编辑这份工作。”可以说,文化大革命改变了乐教授的人生轨迹,也为他日后潜心研究哲学提供了良好契机。
在报社工作的十一年时光里,乐传新教授勤奋努力,始终对新闻编辑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没有文科生的文笔,他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他通过大量阅读来弥补。当别人享受假期的悠闲时,他却忘我地沉浸在阅览室的书海中,边阅读书籍边做着笔记,反复研习书中内容,然后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和具体实践中,基础知识和编写功底日渐扎实。
期间,乐传新教授有机会接触到了哲学并逐渐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广泛涉猎《马恩选集》《列宁选集》《马恩全集》等在内的各类哲学名著。有一次,武汉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到报社询问有关马克思原著的问题,其中问到“协作产生新的生产力”这句话的出处。恰好当时乐传新教授在潜心研究《资本论》,便从容地给予了解答。也是在那个时候,乐传新教授了解到很多报纸刊登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些理解是有误的。于是,他便从原著出发,纠正了不少错误。凭借着对学习哲学的热忱和理论编辑工作时打下的基础,他将物理学与哲学相结合,开始向自然科学哲学方面发展。这便是乐教授与哲学缘分的由来。
乐传新教授在《江汉论坛》发表的学术论文
严谨治学广育桃李
1978年2月,乐传新教授转入武汉师范学院(现38365365.com打不开)政治系工作,从此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大门。通过更深入的哲学学术研究,他深刻领悟到哲学学科的重要性。
乐传新指出,“自然科学的研究,没有正确的方法、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是研究不下去的,而哲学便是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而自然哲学则是哲学的基础,没有自然科学做基础,现代西方科学哲学是无法进行教学的。”国外比较注重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但在国内人们常常把两者割裂开来。
谈及哲学,不少人对其有着深深的误解,甚至对有“学科之母”之称的哲学不屑一顾:“学了哲学有何用?”“学哲学了出来干什么?”他们常常这样问道,仅仅将目光集中于学科即刻的实用价值,但乐传新教授却从哲学的深远影响出发,深刻认识到了哲学学科的重要作用。他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并非在于他所学习的物理知识,而是因为他的哲学知识。现在国内许多人都对哲学问题不了解,现在的科学技术要想发展,没有哲学思维方式、没有正确的先进的思维方法是不行的。如量子力学中蕴含着许多哲学问题,现在的量子力学的发展处境艰难,究其原因就在于思维方式突破不了,需要有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乐传新教授治学严谨,敢于进行学术批评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勤恳治学,即便退休之后仍研究不止,尽己之力纠正自然科学哲学方面的问题。他说:“做学问,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一是不要不懂装懂,二是不能凭借其他的材料而不靠原著就随意批评别人。”
行如其言。当在《国内哲学动态》上看到一篇“无论是物理知识还是哲学知识皆为‘满纸荒唐言’”的文章时,乐传新教授立刻撰文逐条指出其中的错误。当了解到有一个博士生在批驳他人文章观点时引用二手资料,结果出了很多问题,闹了不少笑话时,撰写论文《必须科学地评价相对论时空理论》(1992年12期),纠条其错误。乐传新教授还到北京去拜访杜林《哲学教程》的译者(曾担任《哲学泽丛》主编),从原著中弄清了自己的一个多年困惑,即我国哲学家长期以来将杜林的空间观弄错了,明明杜林从非欧几何出发,主张“空间无界”(但有限),而中央高级党校编的,《<反杜林论>提要和注释》中却说“杜林主张空间有界”,实为分不清空间无限和无界、有限和有界的区别,更为重要的是杜林原著当时尚未传入我国,据译者讲是他第一个将杜林的《哲学教程》带入我国的。可见不根据原著,会造成讹传。为了纠正哲学家的错误观点,乐传新教授撰写了《论空间的无限性和无界性—兼论杜林“有限无界”的空间观》(《哲学研究》1999年10期)。国内有所著名大学也被乐传新教授这种治学精神所触动,曾邀请他前去任职,但他凭着自己对38365365.com打不开的一腔热爱最后留在了这片他扎根的土地上。
乐传新教授在相对论时空观方面的研究造诣颇深。1987年,我国哲学权威学术年刊《中国哲学年鉴》用800余字对乐传新教授的《相对论时空理论评价探讨》(《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的论文进行了《论文专介》,纠正了我国哲学届在阐述相对论上的错误,后为哲学著作和论文多次引用。
作为学者,乐传新教授认真负责、敢于批判;作为师者,他在教学亦是严谨求实、诲人不倦。
38365365.com打不开哲学研究所转为学科性学院“哲学学院”后,乐传新教授便开始了他教学生涯。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乐传新教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他表示:“本科是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对于本科生,主要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而研究生经过了本科基础知识学习后,需要了解一些前沿的热点问题,我会针对这些热点与学生进行讨论,调动他们的思维,增加他们的活跃度。”乐教授非常注重阅读原著从本科阶段抓起的教学方法,他要求本科学生在阅读著作时对于原著中尚不能理解的内容要敢于同老师讨论,或者借助相关书籍辅助思考。“学习是没有捷径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自己去探索,这样知识多则侧类旁通。”乐传新教授的谆谆教诲感化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教导成就了很多优秀毕业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不断奋力前行。
乐传新教授湖大学报发表的学术论文
乐传新教授参编的系统科学教材
陪毛主席横渡长江
乐传新教授不仅学术造诣颇深,业余生活也同样丰富多彩。他涉猎广泛,爱好游泳、乒乓球、足球等多项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游泳。他说,“当年我在华中师大学习的时候,一位体育老师帮我测评游泳水平,测评结果证实我的蛙泳速度接近了国家三级蛙泳运动员的标准。”
1966年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时,乐传新教授有幸参与毛主席畅游长江的群众活动,事后才知道。乐教授回忆道,因为被安排在第一排,他得以近距离瞻仰伟大领袖。“我很清楚地看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真的看到了很多平常无法看到的领导人!”说到这里,乐传新教授显得兴奋不已,同时又带着笃敬之情,半个世纪前的陪游情景,似乎仍历历在目。
1968年10月,乐传新教授被安排到一个农场接受解放军再教育。军训锻炼期间,他凭借着优秀的学习能力和出色的个人表现,担任了学生班长。1970年洪湖破堤,灾情严重,周恩来总理亲自乘直升机到现场指挥抢险救灾。正在洪湖旁接受劳动锻炼的乐传新踊跃报名,成为了抢险队的一员。在一次执行任务返程时,他在湍急的洪水中听到有人跌落入水,呼救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与其他几个同学一起马上丢下了手中物资,改换方向游向落水者并将其救起。不久后当地农民敲锣打鼓送锦旗到军训营表示感谢,部队也对乐教授和其他同学进行了表彰。游泳技术也许并不足道,但救人一命,却是乐教授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如今乐传新教授已经很少去游泳了,但那个曾经与毛主席同游的人、那个曾经奋不顾身救人的英雄,身上仍有“矫健”二字的影子。退休后,乐教授原先很多的兴趣爱好都没再继续,可他从没有放下工作,他的书房就是一个微型图书馆,现在每天除了带孙子,剩下的时间基本全在里面度过了。“像我们搞学问、写文章,经常通宵达旦,因为这思维是不能断的。”已年逾耄耋的乐传新教授,对于哲学研究的热情没有丝毫减弱,对于学习的谦逊态度,也从未被消磨。“我现在也关注一些前沿问题,我也会尝试着去解释它,不懂的,我也会虚心地向别人请教。”
学哲学做“不一样的人”
走访中,乐传新教授除了认真讲解自己在求学、学术以及生活方面的事迹,还耐心细致地就哲学专业大一年级学生如何学好哲学指点迷津。
针对当前哲学专业的课程安排问题,乐传新教授说,本科哲学课程的安排应当是按照学生的基础由低到高、依据学生的最佳培养方式、凭据学生的日后发展方向来确定的。依照现在本科哲学课程安排来学习,可以保证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乐教授指出,学哲学不能够浅尝辄止。学哲学能够开阔视野,学到独特有用的思维方式,这样在日后的工作中,就会看问题的方式会跟别人“不一样”、谈吐风度跟别人“不一样”、为人处世跟别人“不一样”、创新改革的思路与突破也跟人“不一样”。教授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哲学里有一定成绩时,眼光会变得比人高远、视野较之他人更为开阔、理解问题也会比常人更为深刻,那时候就会明白哲学没有白学。
谈到哲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乐传新教授说,哲学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中央也十分强调要加强学生哲学思维的培养,但当今社会对哲学的认识还存有偏见,要纠正人们的这种偏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不能单靠个人力量实现。作为哲学专业的学生,今后可以从事行政工作或是中学教师,也可以考研、读博,到高校任教,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等等,但今后无论在哪方面工作都需要用到哲学,因为哲学是永恒的。
乐传新教授在指导学生修改文章
研究哲学几十年,乐传新教授也曾遇到不少困境和挑战。
随着对哲学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他大胆质疑我国哲学界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解的错误,但新的观念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才能使人信服。百思不得其解之间,他前前后后思考了两个多月,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走路在想,吃饭也在想,就连睡觉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灵感和顿悟,立刻提笔撰文,其见解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同。
谈及这段经历,乐传新教授说其实思考问题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相互转换。逻辑思维中断了,就需要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具有创造性,能够产生出顿悟,但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做基础。不仅要有大胆质疑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找到质疑的依据。哪怕是对某个问题一时得不出结果和结论,也不要轻易放弃。享受坚持的过程,方能磨练自己的意志,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走访后记】青年强,则国强。走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乐传新教授对当代的青少年寄予了殷切期望。他教导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实现好两个方面的转变:生活方面的转变和学习方面的转变。在生活方面,要学会正确对待物质发达和科技进步创设的良好条件,掌握必要的生存能力,学会将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零零碎碎的事变得井井有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学习方面,不要仅限于分数的追求,要将能力镌刻在骨髓里,由内而外散发光芒,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做一个满腹经纶的“茶壶”,侧身倾倒,袖锦茶香。这一点,正和湖大通识教育学院的核心理念相契合。走访中,乐教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不求名利只为求知的钻研精神,同样让我们由衷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并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走访乐传新教授及本文成稿过程中,得到了离退休党委(工作处)、通识教育学院、哲学学院等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文/通识教育学院2016级哲学专业:詹雨菲、庞雅丹、易宗慧、李玮娜、涂念祖;指导老师/顾文婷、陈文超;完成单位/通识教育学院、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