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访学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章子仲:一手停驻过去,一手触碰未来

作者:汪韵霏、余紫欣、杨彪、刘立高;指导老师/刘阳卓、乔荃   编辑:杜康    来源:通识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7/06/12

祖籍长沙,生于江城;学至四川,旅学欧美。

长在民国,身经乱世;教学当代,着眼未来。

耄耋之年,求索不止;身居陋室,淡泊明志。

——题记

章子仲,38365365.com打不开文学院退休教授。祖籍湖南长沙,1923年8月生于武汉。1948年毕业于前国立四川大学中文系,受教于沈祖棻和程千帆。曾在武汉一中执教,后入武汉师范学院(38365365.com打不开前身)执教。退休之后,旅美十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回国。著作有《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南史自述》等。她一生去过许多地方,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予了她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

人生易辙,从舞台转型到讲台

章子仲原不是一开始就走定了学术之路,在抗战初期,她曾做过一段时间演员,当过一个著名影星的替身。回忆起演戏时的点点滴滴,老人兴致颇高,饶有兴趣地讲述了描妆、吃饭等细节。无怪乎于章老家中初见她年轻时的照片,便觉端庄淑雅,笑容亲切甜美。只是她自觉相貌平凡后来便放弃了明星之路,至今面对“颜值高”的称赞也会下意识否定。

20世纪40年代,章子仲流亡四川求学于国立四川大学中文系,师从沈祖棻、程千帆等名家,1948年毕业。现在著有《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一书。为恩师立传的任务她完成得谦虚又谨慎,在程千帆先生的指导下几易其稿,又交予同门师弟和相关学者批阅校对,最终成稿通透灵动,情感真切。

章子仲曾师从吴宓先生学习比较文学,接触西方文化,广纳博闻。她对于恩师吴宓有很深的情感,反复提及恩师对于自己了解外国文化、开阔视野的帮助。章教授的家中贴着一幅恩师吴宓与当时其他几位学界名流的画像,对于吴宓只被画在一个角落她颇有些愤愤不平。但即便如此,章子仲教授仍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对于吴宓先生观点中自己不认同的部分绝不强行接受,亦不过誉。章教授还举例,当年他们学古文字的时候,几个老师都说自己的读音是正统,但他们读的却各不相同。这个时候不偏听偏信,独立思考的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先生题写在清华大学王国维先生纪念碑铭上的十个大字,也是章子仲毕生所追求的信仰。谈到当今大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现象,她表示:“这只是一个过程,没有人可以脱离环境、传统的影响。但是这也是一个考验,我们要慢慢学会挣脱周围环境的束缚,摆脱自己的偏见。”重要的是对人性和世事有自己的看法,尽量保持清醒的认识。

就读四川大学时接触古文经书,几年的学习为章子仲奠定了良好的国学底子,在与我们的交流过程中章子仲教授旁征博引,《论语》《诗经》等名章典句皆信手拈来。然章子仲教授为人谦谨,多次称自己因未用功学术上无法十分精进,指出我们如今的学习环境相较以往已优越许多,鼓励我们多读书,尤其要利用碎片时间读书,还列举了一些需要记诵的篇目。

了解到我们几位学生都是湖北人,章子仲教授讲起楚文化远溯春秋,从地理到人文,从浩浩汉水到巍巍荆山,她对于楚国文化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对楚国历史上的名人名作更是信手拈来,让人很难把如此清晰的叙述和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联系起来。而这些并非是章子仲教授的研究方向,不过是她一次锻炼时听人提及而萌发的兴趣。

大学时期接受过传统国学教育的章子仲却有一颗开放的心态,不仅对于我们所说的“颜值”等新潮词汇毫不陌生,她自己也常常使用“神马”这一类流行词。广博的兴趣让章教授对文史各个方向都有所涉猎,没有她的提醒我们甚至都难以猜出她的研究方向。章教授虽也笑言自己过于懒散,缺少登顶的决心和毅力,攀任何高楼都会止步于顶峰之前,而不是一鼓作气走上去,是个纯粹的趣味主义者。

心灵导师,情系青年教诲谆谆

章子仲先后执教于武汉市第一中学、武汉师范学院。多年的教育生涯让她极为喜爱与青少年交流,她将青少年比作阳光和氧气,在家中满满一面墙贴满了“五代沙龙”的照片(五代沙龙是章教授对她与一群忘年交的好友的戏称)。章子仲所教科目也是种类繁多:先后教过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旅美期间曾教过汉语,还针对外国学生难以咬准四声、区别鼻后音的问题编了许多口诀,教学严谨认真,深得学生喜爱。章教授也曾仗义疏财,资助家境贫困的同学完成学业。

相对于其他学者而言,章子仲教授对青年学子有更贴近生活的建议和启迪:大学生如果逐渐成长,成为同龄人中比较优秀的个体时,就要警惕一个陷阱了——捧杀。这是历史上无数次击倒英雄们的终极利器,很难有人在捧杀这个“杀器”面前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正确的自我认识。我们大多数人被拘束在一个小环境中,没有见识到更多优秀的人,因而很容易被小小的成绩、旁人惊羡的眼光冲昏头脑。在不卑不亢、淡泊名利的同时更要珍惜“上帝的恩惠——时间”,抓紧一切“垃圾时间”学习,充实自身才是首要大事。

章教授再次谈及我们生活的这方土地,告诉我们湖北鱼米之乡最易滋生懒惰和易于满足,我们要时刻警醒,不断奋发,不辜负与青年的大好时光。

同时,章子仲教授对于现今信息化时代的知识汲取表达了深刻的忧虑:碎片化的知识因省时省力深受青少年欢迎,而这种广而不深、博而不精的知识接受造成了现代人心态浮躁以及学习上的碎片化、知识的孤立化,难以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

醉心争斗在章子仲看来亦是不理智的行为。她笑言“上帝统治人类的方式大概是向中国古代的楚国人学习的,想要统治一批人,就必然要让他们产生内斗。”这种争斗并不是良性的竞争,而是会滋生嫉妒、自大、狂妄等负面情绪。从别人的不足而不是自己的进步中得到满足感,章子仲认为能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只有每天的一小点进步。虚无缥缈的名声,他人的看法于她不过浮云而已。在她眼中,人活一世,无需跟周围的人分出高下,保持“和而不同”,怀一颗尊重与包容之心既是与己为善,亦是与世为善。

在谈及为名利所累问题的时候,章子仲特别指出了学术界的一种现象:有些人搏名声是通过找到前人作品的瑕疵,而不是扎实地发展自身的能力。这其实是一种过于浮躁的风气,有些人将这个作为一种捷径,而不都是真正对别人的作品有独特的见解。这不是正确的文学批评之路。

针对当今的语文教育和中文专业教育,章子仲教授指出要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现如今青年人纵然在接触的知识面上空前扩大但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国学意识却出现了断层。在她看来,加强古典文化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涵养性灵,培养敦厚大雅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谈吐修养,因此她主张重拾国学,回归经典。

陋室明志,以开明之胸襟教子

章子仲提倡自强与平等,对于“大男子主义”深恶痛绝,但同时又对所谓的“女权运动”持保留意见。在她看来“男权”“女权”,都是对权力与社会公平的误读,“女权”如今已成为一部分女生要求特权的借口,这一现象着实应该反思。最理想的社会秩序应是男女平权。任何一方都不应保有特殊性。

章子仲至今生活在一间老旧且窄小的房子,不过50平方米的陋室。学校领导十分关心她的生活,多次要为她分配更好的房子,但都被婉谢了,“我觉得在这儿住着很好很惬意”。有趣的是,章教授还特地写了一首带有西方浪漫情调的陋室铭,来表达她的惬意自得:

水杉的栋梁,梧桐的长廊。

前有樟树,后有黄杨。

左公柳拂向沙湖,农田油菜花如郁金香。

浓绿的满眼笼罩,闪耀着鲜红的海棠。

虽没有徐志摩的康桥,却好似朱自清的荷塘。

我的玉女不禁沉迷发言,我九十,您十九,我们换!

没想到吧,回答是,不换!

一杯清茶,一卷在手。

啊!这就是我的天堂!

……

章子仲教授是一位有爱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育有两儿一女,子女皆成就显赫。谈及家庭教育,章子仲教授表示: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独立的人格,不应该随便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并且认为,相比子女长伴身旁,孩子事业有成更能使自己感到满足和骄傲。

一手停驻过去,章子仲教授身上是一个时代风云变幻的缩影,体现了岁月的深度与从容;桃李芬芳天下,蜡炬成灰,她向一代代学子播撒着文化的种子,透过他们,一手触碰着未来。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走访后记】2016年秋季开学军训时,我们团队的刘立高同学意外在操场边邂逅正在锻炼的章子仲教授,后来才有了组队走访和与章老的相识之缘。章教授虽已年过耄耋,却依旧精神矍铄,十分健谈。旅美十年,章子仲教授的英语说得十分流利。

采访是在章子仲教授家中进行,这间陋室里最不缺的便是书和照片。章教授博古通今,在与我们的交流过程中旁征博引,学识丰富可见一斑。章教授至晚年对新知依旧充满探求的热情,书上多有密密麻麻的旁批,每日仍醉心学术少有闲暇;照片记录的多是她与青年人的交往过程,

第一次访谈过程长达三个多小时,近百年的人生经历赋予了章子仲教授看待世事时豁达的眼光和态度。她为人和蔼,对青年人尤为热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业上的指导,也教会了我们看待世事正确的态度,她的达观深深感染了我们。访谈中章子仲教授发觉刘立高同学的字过于随意,她便赠送了一本自己亲手书写的字帖勉励好好练字。几次走访令我们收获颇多,既是文化的增长,也是心灵的提升。

走访章子仲教授及后期成稿的过程中,得到了校党委书记尚钢教授的亲切关怀和鼓励,文学院、离退休工作处和通识教育学院的领导与老师也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在此表达衷心的感谢。


湖大微博

湖大微信

湖大官网

    版权所有?38365365.com打不开 2016 38365365.com打不开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    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