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访学人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陈怀新:蚕蛹综合开发应用研究专家

作者:通识教育学院范琦琳、朱天放、梁玥滢、邹鹏、胡刘磊 指导老师/李天野   编辑:杜康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27

雍容敦厚,一丝不苟;儒雅祥和,诲人不倦。

——题记

陈怀新,1940年12月生,又名陈怀兴,别名陈中茂,湖北蕲春县人,38365365.com打不开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1965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69至1972年在湖北省文教局教材编写组工作。曾任38365365.com打不开生科院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蚕蛹综合开发应用,获得多项研究成果。承担过省科委重点研究课题多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供本校学生使用的《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教材,是全国和湖北省生化学会会员。

平生不好其它事,尽把韶华付研究

陈怀新教授虽然已经七十七岁高龄了,但当他走进会议室时,跃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者。我们询问起陈教授平时的生活爱好,得到了一个让我们略感意外的答案:“没什么爱好,就是喜欢搞研究。”

的确,陈教授七十多年的人生路上,治学与研究是其中的主旋律。1965年,他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38365365.com打不开前身)化学系,毕业后转入了更感兴趣的生物化学系,用化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化学是我专业的本行,生化是把我的化学内容结合在生物里面的新型学科。”谈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时,陈教授这样解释道。

但因为一些狭隘的观念,陈教授具体从事的应用生物化学领域却一直承受着其它学科的偏见:“在我们学校也好,在别的学校也好,老师们都有这个观念,即‘搞应用研究比搞理论研究好像要低人一等’。”然而学科是不分贵贱的,研究领域更没有高低之分,有的只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对于倾注了自己心血的事业,陈怀新教授当然容忍不得这种偏见,“会议上我都跟很多老师争论这个问题,你搞理论研究,没有硬件与工作经验是不行的。”

陈教授不仅在不同场合多次发声,更是脚踏实地地在应用生化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以实际行动赢得尊重和地位。最终凭着言辞恳切、有理有据的发言与硕果累累的事业,终于使得其他老师对应用领域也重视起来,逐步提高了应用生化学科的地位。而这些“仗义执言”既是出于陈教授身为学者的担当,更是出于对应用生化学科的热爱。也只有真正热爱一项事业、投入到这项事业里的人,才会像陈教授这样,勇于承担起为这项事业“代言”的责任。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要了解陈怀新教授的研究成果,就绕不开“柞蚕蛹的综合利用”。在他的这项研究成功之前,蚕蛹主要是用作食物,但人体不容易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使得蚕蛹的利用效率极低,更多的蚕蛹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了。陈教授在罗田、英山考察的时候,目睹了富含蛋白质的蚕蛹被弃置水沟里发臭的景象,于是萌发了从蚕蛹中提取人类易于吸收的营养成分的想法。

但想要将想法转化为现实其过程却困难重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关于这项研究的设备几乎没有,这从侧面反映出了陈教授的远见卓识。但同时也意味着如果陈教授想要在这个领域开垦先河,那么就需要白手起家,自己设计制造出需要的实验设备。“工业放大既要有钱、有资金,同时设备也是要自己的。”困难自然重重,然而陈教授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自己设计出了真空负压等一系列实验设备,填补了中国在这个研究领域的空白。

回忆起当时的研究情景,陈教授笑着说:“蚊子多得不得了,一些原材料时间长了也臭,不光自己受不了,别人也有意见。”但也就是在这种艰苦简陋的研究环境中,他顶住压力,醉心研究,终于完成了“榨蚕蛹的综合利用”研究项目,从蚕蛹中成功提取出了甲壳素、蛹油、蛋白质等一系列营养素,并由此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沉心研究自己热爱的事业,再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这是作为学者梦寐以求的追求,而陈教授将这个梦想转化成了现实。在其后的一次黑龙江“秋季国际交流会”上,陈教授的成果吸引了来自俄罗斯、日本等多国专家的兴趣,在交流会上大放异彩。当年只成交了两个项目,其中一个来自中科院动物遗传所,另一个就是陈教授的“榨蚕蛹的综合利用”。

三尺讲台育桃李,四秩春秋谱丹心

虽然陈怀新教授一生都投入在科研之中,但他一直以一位人民教师自居。他数次提到一个观点:搞科研的可以不用是老师,但高校老师一定得搞科研。虽早已离开三尺讲台,但陈老仍关注着学生的发展,诲人不倦,仍想尽力帮助我们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为38365365.com打不开的教育事业继续添砖加瓦。教书育人,早已深深烙进陈老的心中。

在交流中,陈教授也与我们分享了他当年带出来的多位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他用中科院候选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刘昌胜教授(注:11月28日,38365365.com打不开1989届校友刘昌胜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的事例告诉我们,即使基础薄弱,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弥补,只有历经艰辛,方能收获成功;他用美国艾滋病研究中心次席科学家、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终身教授吴云涛的事例告诉我们,好的人品和性格对于科研工作和未来发展同样重要;他用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蔡传奇的事例告诉我们,家庭条件不是影响我们发展的借口,面对事情的态度将决定我们一生的走向。

这些优秀校友的事迹,既是陈怀新教授口中谆谆的教诲,更是他教书生涯中的累累硕果。赤诚的园丁一生,终换来桃李遍地。

当陈教授平静地讲述着当年的故事,眼神里闪烁着慈祥和对我们的期望。岁月可能会将黑发催成白发,但永远也改变不了陈怀新教授醉心学术、教书育人的赤子之心。与陈教授的这次交流让我们深深被其宽广的胸襟与不变的初衷所感染。我们定会牢记陈老的教诲,继承和发扬陈老立志高远、不畏艰苦的科研精神与勤勤恳恳的育人之心。矢志不渝,时刻自勉,向那些优秀的学长前辈看齐,为世界的科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访陈怀新教授及后期成稿过程中,我们团队得到了老师们和辅导员的亲切关怀与鼓励,感谢通识教育学院、离退休党委(工作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与老师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达我们最衷心的感谢。

最后,谨以曹操《步出夏门行》诗句赠送给陈怀新教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湖大微博

湖大微信

湖大官网

    版权所有?38365365.com打不开 2016 38365365.com打不开党委宣传部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鄂ICP备05003305    图标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